发布日期:2025-04-12 16:26 点击次数:200
图片
第六章 干支本义与特点
干支是阴阳、五行、十神的载体。“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如将干支喻人体支架,则阴阳如灵魂,五行如骨肉,十神如皮毛也。阴阳五行是干支的本质属性、自然属性,十神则是干支的外在属性、社会属性。故,阴阳五行是干支的灵魂与骨肉,十神是披在干支身上的华丽衣裳。
天地之间,本为一气,气因动静而分阴阳,因老少而分四象。少阳为木,老阳为火,少阴为金,老阴为水,木火金水,结于四季,则为土,五行之气全也。五气又因动静而升降,阳主动,阴主静,清阳升于天,而成天干,浊阴降于地,而成地支。清者升发为气,浊者凝聚成形。故,干主动,支主静,天依形,地附气,万物负阴而抱阳。天无形依,如皮之不存;地无气载,如四时停流。故天干者,五行在天流行之气也;地支者,四时流行之序也。
十天干者: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
十二地支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
第一节 干支本义
干支,是应用易学的根本。《奇门大全序》:“支干者,阴阳之变化也;阴阳者,生死之玄关也。”十天干,十二地支,字字都具有无量义,妙不可言!通过干支就可以推演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如果对干支没有深刻的了解,没有相应,那就是无根之草,无源之水。可惜,很多研究易学的人却对干支缺少关注,很多人都是贪图一时的成就,根本不知道追本溯源,导致了食而不化,缘木求鱼的结果。难怪明代的王船山说:害莫大于肤浅!干支的本义,最早见于《史记》《汉书》对于干支的解释。
一、十千本义
传统典籍中所讲的十天干的含义是:
甲者,拆也,指万物剖符甲而出,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乙者,轧也,指万物出生,抽轧而出。如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丙者,炳也,指万物炳然著见。如赫赫太阳,万物皆炳燃着,见而光明。丁者,强也,指万物丁壮。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戊者,茂也,指万物茂盛。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荣。己者,起也,纪也,指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庚者,更也,指万物收敛有实。秋收而待来春。辛者,味辛,物成而后有味,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壬者,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癸者,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从这些描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十千本义,就是根据五行之气对物候的影响,而总结出来的地球物候的变化特点。大家如果结合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的变化,就能对十干本义有更深刻地理解与把握。表面上,是物候之象,本质是是十干五行阴阳之气的变化。
二、十二支本义
传统典籍中所讲十二地支的含义是:
子: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丑:纽也,寒气自屈曲也。寅:髌也,阳气欲出,阳尚强而髌演于下。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辰:伸也,万物舒伸而出。已:已也,阳气毕布已矣。午:仵也,阴阳交相愕而仵。未:眛也,日中则昃,阳向幽也。申:伸束以成,万物之体皆成也。酉:就也,万物成熟。戌:灭也,万物灭尽。亥:核也,万物收藏,皆坚核也。
从十二地支本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十二支本义源于地球在一年四季的变化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地气的变化特点,也是通过物候来反映地气的周期与变化。
第二节地支产生的原理
五行在天之气,因动静而分阴阳,形成了十干,在地成形后为何分成了十二地支,而不是十地支呢?因为天干源于五星,因五星升降而分阴阳,故为十千,而地支源于地月的周期与循环。因为地球磁场中,又多了一个月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这一年里,月亮围绕地球刚好转了十二圈,一圈为一月,故一年有十二个月,形成了十二地支。故,月的周期概念源于月球围绕地球的旋转。如果月亮围绕地球旋转的速度慢些,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里它围绕地球刚好转上十圈,则一年肯定为10个月,一月36天,这样,地支肯定和天干一样,也是十支,而非十二支。但宇宙的运行规律源于天道自然,没有如果。实事就是地球围绕太阳运转一年的时间里,月亮围绕地球运转了12圈,故地支为十二支。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经过太阳的十二个时区,故一天有十二个时辰。
这样,古人就给十二个月,十二个时辰都配上了一个固定的地支,正月为寅,二月为卯,三月为辰,四月为巳,五月为午,六月为未,七月为申,八月为酉,九月为戍,十月为亥,十一月为子,十二月为丑。在时辰的定位上,0-1点为早子时,1-3点为丑时,3-5点为寅时,5-7点为卯时,7-9点为辰时,9-11 点为巳时,11-13点为午时,13-15点为未时,15-17点为申时,17-19点为酉时,19--21点为戍时,21-23点为亥时,23-24点为晚子时。
十二地支以子开头,为什么正月不建子,而建寅呢?这是根据一年十二个月的气候变化特点来配的,也就是根据五行在天之气的流行规律来配的。阴阳分四象,故一年之气有春、夏、秋、冬四个明显的季节特点,春季温暖,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四季的变化规律,先从春季的阴气渐消阳气渐长阶段开始,再发展到夏季的阳气极盛阶段,然后转入秋季的阳气渐消阴气渐长阶段,最后发展到冬季的阴气极盛阶段,完成一个年运动周期。一天的气候变化,与一年的气候变化类似,早晨清凉,中午炎热,傍晚干爽,午夜寒冷,形成一个小四季的运行变化周期。故一天,又是一年周期的缩影。因为正二月风气旺盛,体现的是风的特点,风是木,故配了十二地支的寅卯,亦称寅月卯月;四五月火气旺盛,故为已午;七八月金气旺盛,故为申酉;十月十一月水气旺盛,故为亥子月。三、六、九、腊月,因为属于木、火、金、水四气的周期过渡和周期变化阶段,土气旺盛,故为辰未戍丑月。
土为什么成了季节的过渡期7周期的变换点?这一切都是量变引起质变的结果。由于一年四季十二个月的气性变化,皆因地球上的阴阳消长所造成,寅卯月时,风木的性质最明显,风的特性作用力最强,当发展到辰月时,虽然还是处于阴消阳长的过程,但风的性质开始减弱,但又未能达到火热的程度,辰土就成了风与火、春与夏两个周期之间的性质过渡期,前个季节之气逐渐消退,后个季节之气逐渐增强。木退火进,春周期结束,夏周期来临。但木为少阳,火为老阳,二老皆为阳,两个小周期虽然属性不一样,但阴阳的性质都一样,皆为阳,故木火一家,春夏又为一个中周期。未月是巳午月火气向申酉月金气转换的过渡期,火是退气,金是进气,这就是中周期的转换,阳极则阴生,故老阳火转为少阴金:戌月是申酉月金气向亥子月水气转换的过渡期,金退水进,秋周期结束,冬周期来临,但金为少阴,水为老阴,两个小周期虽然属性不一样,但阴阳性质皆一样,皆为阴,故金水一家,秋冬又为一个中周期。春夏木火一家与秋冬金一家两个中周期,共同组成了一个以年周期的大周期。丑月是亥子月水气向寅卯月木转换的过渡期,水退木进,阴极阳生,老阴尽而少阳生,己土转戊土,又进入了下一个年周期的循环。
气的这种周期性变化与进退特点,还可以从大气环境得到解释。我们说的气候环境,主要指对人们生活影响最大的“近地大气层”,这个层次的气候变化,对人类身体健康与生物的影响最大,特别是它在温度、湿度和风力等等方面的变化,直接左右着生物的生长状态。近地大气层重点由两部分组成,一为近地的大气温湿度,即“天气”,就是我们说的天干主气;二是地表层的温湿度,它包括陆地与海洋的温度,即“地气”,就是我们说的地支主气。虽然天气与地气都是从太阳中吸收的能量,但天气来自稀薄的气体吸收的能量,而地气则来自厚实土地吸收的能量,天气稀薄,密度低,地气厚实,密度高,就造成了天气与地气各自不同的特点,即:天气吸热快,散热也快,变化迅速,消退亦快;地气吸热慢,散热也慢,变化缓慢,消退亦慢。如炎热的夏天,在阳光的强烈照耀下,风带着酷热,地面热得烫脚,此时,若遇一阵凉风突然吹来,或一场大雨过后,空气很快就凉爽了,但地面还带着温热,脚底下还烫着,这就是天气变化快,地气变化慢的体现。特别是在南方,这种现象更为明显,白天天气炎热,到了半夜还闷热着,就是地气的热消退缓慢的原因。秋天都到了,天气开始转凉,而地气还延续着夏天的闷热。
这样,天气与地气之间,就产生了一个时间差,地气的变化滞后于天气,这个时间差就成为了季节过渡期的制造者。也就是地支所藏人元中,换气与余气产生的原理。比如在夏季的时候,天气炎热,地气也炎热,当季节转凉时,天气迅速跟着转凉,但地气还带着余热,在慢吞吞地变化,逐渐地转凉,于是出现了天气的冷在逐渐增加,而地气的热才在逐渐消退的现象,这就成为前一个季节消退,后一个季节增长的过渡。故未月,午月的丁火天气退了,但未月的丁火地气还延续着,所以,未月之丁为午月丁火的余气。同理,所有的藏干,都是天气,都是天气在地气中的延伸。于是,春天木气渐消,火气渐长的过渡期制造出了辰土:夏天火气渐消,金气渐长的过渡期制造出了未土:秋天金气渐消,水气渐长的过渡期制造出了成土:冬天水气渐消,木气渐长的过渡期制造出了丑土。
这种地气的变化,在时间上有准确判定量变的标志点,那就是二十四个节气。每一月,都由节与气构成,前半月为节,后半月为气。如正月,立春为节,雨水为气。节者,节制也,就是节制上月余气无节制流行。如寅月从立春开始,但真正的甲木之气是从雨水后才旺盛的,立春到雨水之间,还是丑月己土由阴转阳后,戊丙之气当令,当令的过程也是衰退节制的过程。卯月从惊蛰开始,但真正的乙木之气是从春分后才旺盛的,惊蛰至春风之间,寅月的甲木余气还在运行,逐渐在节制中衰退,大致占了十天时间。辰月从清明开始,但真正的戊土之气盛行,到谷雨以后了,清明至谷雨,卯月的乙木余气还在流行,辰中癸水之气相接后,才交戊土的。其它月份亦都一样,节是上月余气的运行时段,气,才是本月主气旺盛时段。这就是天气与地气的时差造成气的流行变化现象。这样,二十四节气与十二地支之气的关系就建立起来了:
寅月从立春始,戊丙由盛而衰,雨水后甲木主气,到惊蛰; 卯月从惊蛰始,甲木由盛而衰,春分后乙木主气,到清明;
辰月从清明始,乙癸由盛而衰,谷雨后戊土主气,到立夏: 巳月从立夏始,戊庚由盛而衰,小满后丙火主气,到芒种;
午月从芒种始,丙己由盛而衰,夏至后丁火主气,到小暑: 未月从小暑始,丁乙由盛而衰,大暑后己土主气,到立秋;
申月从立秋始,戊壬由盛而衰,处暑后庚金主气,到白露: 酉月从白露始,庚金由盛而衰,秋分后辛金主气,到寒露;
戌月从寒露始,辛丁由盛而衰,霜降后戊土主气,到立冬; 亥月从立冬始,戊甲由盛而衰,小雪后壬水主气,到大雪:
子月从大雪始,壬水由盛而衰,冬至后癸水主气,到小寒; 丑月从小寒始,癸辛由盛而衰,大寒后己土主气,到立春。
这就是十二地支的来源与本质属性,更是地支藏干与人元司令之气产生的科学原理。在一年中,我们感受最明显的,就是十二个月与一天中早午晚夜等不同时辰的气候变化。所以,十二地支的五行性质,是地球吸收太阳的光和热后,由大气层与地表层的温差变化共同产生,无论是年支、月支、日支、时支,体现的都是“大气层温湿度”与“地表层温湿度”相互作用规律,但由于十二月支是年的周期分段,十二时支是日的周期分段,温湿度变化程度最为明显,故最容易为人们所感受和认识。所以十二地支记录着大地五气的变化状态。
第三节 干支作用关系
《玉井奥诀》云:“天干专论生克制化,地支专论刑冲破害”。一语导破了干支的作用关系。故干支作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天干之间的作用关系,专论生克制化;二是地支之间的作用关系,专论刑冲破害;三是干支之间的作用关系,专论生克合化。天干之间、地支之间的作用关系是横向的,而干支之间的作用关系是纵向的。
不管那种作用关系,它们的本质作用是五行生克。命理之学脱胎于《易学》,属于《易学》的一个分支,五行生克问题,自然要遵循易学与阴阳的两大原则:一是“独阳不生,孤阴不长”。二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斥是排斥,吸是吸引,排斥即克也,相吸即生也。故同性排斥力大,异性吸引力大,阳有释放之德,阴有吸纳之功。掌握了这两个原理,自然能把五行生克关系的实质搞清楚。
在传统命理书籍中,通常是这样来描述干支的五行生克的:“阳生阴,阴生阳,为有情之生,其生力大;阳生阳,阴生阴,为无情之生,其生力小。阳克阴,阴克阳,为有情之克,其克力小:阳克阳,阴克阴,为无情之克,其克力大。”因此在谈到八字中天干地支的生克问题时,大家都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去理解的。
一、天干之间的作用关系
天干之间的作用关系有生、克、制、化、合五种。
( 一 )相生。笼统而言,甲乙木生丙丁火,丙丁火生戊己土,戊己土生庚辛金,庚辛金生壬癸水,壬癸水生甲乙木。分阴阳具体而论,甲生丙、乙生丁为阳生阳、阴生阴,为同性相生;甲生丁、乙生丙为阳生阴、阴生阳,为异性相生。其它五行相生的关系以此类推。有人见“独阳不生,孤阴不长”,就以为甲生丙、乙生丁同性相生为伪理论,甲木是参天大树,丙是太阳之火,甲木怎么生丙火呢?他却忘了阳主气,阴主形,甲木生丙火,甲是春风,是通过吹散云雾,让太阳普照大地来间接实现甲生丙的。视甲木不能生火者,既然能把甲木当参天大树,怎么不能把丙火当熊熊大火呢?说湿木不生火者,森林大火又是怎么燃烧起来的呢?更何况,还有甲木为死木、干木之说,那更是容易着火的见证。故同性相生力小,刚硬:异性相生力大,柔和。异性相生有情,同性相生无情。《三命》云,生则“有相生、有生、不欲生之理”。
( 二 )相克,甲木克戊土,乙木克己土:戊土克壬水,己土克癸水:壬水克丙火,癸水克丁火:丙火克庚金,丁火克辛金:庚金克甲木,辛金克乙木。其中,甲克戊、乙克己为阳克阳、阴克阴,为同性相克;甲克己、乙克戊为阳克阴、阴克阳,为异性相克。其它五行相克的关系以此类推。同性相克力量最大,异性相克力量弱。其中,阳克阴力量弱,是合克,阴克阳力量大,是正克。同性相克是无情之克,异性相克是有情之克。《三命》云,克则“相克、有克、不欲克之理”。
( 三 )相制。所谓制,就是我欲克彼而又有第三者来制我也,则我不能克彼,彼自有生之情也。故《三命》云:“制则如水克火而有土制其煞,火能复生之情。”如壬水克丙火,壬是丙的七煞,而又有戊土来克壬水,则壬水不能克丙,使丙有生土之情也。
( 四 )相化。《三命》云“化则水本克火,见木能窃其气,火转得生之理”。所谓化,就是两个相克的五行之间,出现一个能通其关的五行,化泄克气而生被克之气,就能解除两个相克五行的克相。亦就是“通关”。如甲木克戊土,又有丙火来通其关,则丙能泄甲之气而生戊土,此丙就是化神。
( 五 )相合,天干相合有五:甲己相合,乙庚相合,丙辛相合,丁壬相合,戊相合。从中可以看出,阳日干合财,阴日干合官。如甲日合己,为合来财星,或财来合我。己日合甲,为合来官星,或官来合我。余皆同此。但十干相合的作用比较复杂,有合而能合、合而不合、合而能化、合而不化,牵扯到众多具体技法,非三言两语所能说清,故将用专门一章来论述《十干合化》,这里暂略,不再论述。
综上所述,天干生、克、制、化、合五种作用关系中,说到底,只有生、克、合三种。制与化,都是从生克中衍生出来的,是为了解除五行相克而出现的第三者的作用关系。即制化能解克。掌握了生、克、合的作用技法,制与化的意义,亦就掌握了天干的作用关系。
二、地支之间的作用关系
地支之间的作用关系,有刑、冲、会、合、害(穿)、破六种。刑有三刑:申寅巳刑、丑未戌刑、子卯相刑、辰午酉合自刑。冲有六冲:子午相冲、丑未相冲、寅申相冲、辰戌相冲、已亥相冲。会有三会:寅卯辰会东方、已午未会南方、申酉戌会西方、亥子丑会北方。合有三合、六合。三合为寅午戌合火、亥卯未合木、申子辰合水、巳酉丑合金。六合为子丑合、寅亥合、卯戌合、辰酉合、已申合、午未合。害有六害:子未相害、丑午相害、寅已相害、卯辰相害、申亥相害、戌酉相害。破有六破:寅亥相破,已申相破,卯午相破,子酉相破,丑辰相破,未戌相破。
严格说,地支之间除能直接发生刑、破、害、会、合的作用外,冲与合的作用,是通过藏干才发生生克作用的。如寅与申冲,是寅中丙火克申中庚金、申中壬水克寅中丙火、申中庚金克寅中甲木。如寅与午合,寅木生午火,是通过寅中甲木生午中丁火,合午中己土,才起到寅生合午火的作用的。换句话说,干主动,支主静,地支只有发生刑、冲、会、合、破、害的作用关系,才能引起地支之间的藏干发生生克作用。生克是作用之本,刑冲合害破是作用形式。没有刑冲合害破的关系,地支藏干之间是不发生作用的,故曰“支主静”。故说寅卯木生已午火,只是为表达间接、方便的叙述方式。明白了内涵,你说寅生午、辰生酉,亦没有什么不可。但刑、冲、合、害、破亦是一个复杂的作用体系,我们将另用一章的篇幅专门讲地支的作用关系,这里先提示一下。
三、干支之间的作用关系
( 一 )干支的作用原理。干支之间的作用,是通过地支人元藏干来实现的。严格地讲,天干与地支之间并不会直接发生生克作用,干不克支,支也不克干,干不生支,支也不生干,天干只有与地支所藏人元之间才会发生生、克、合的作用。天干为天元,地支为地元,藏干为人元,故干支的真正作用关系,正是源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天人作用关系,而不是天地(干支)作用关系。
这一点,古籍命学典籍讲的很清楚,很明白,反而是后世大师、学者不明白,忽悠了人们几百年。见甲子,张口子水生甲木;见乙丑,张口乙木克丑土:见甲午,张口甲木生午火;见甲申,张口申金克甲木。其实,子水不直接生甲木,乙木也不直接克丑土,甲木不直接生午火,申金也不直接克甲木。只有支中所藏人元,才能与天干发生生克作用。甲子,是子中癸水生甲木,乙丑,是乙木克丑中己土;甲午,是甲木生午中丁火;甲申,是申中庚金克甲木,但申中有壬,又有“甲乙生在申,煞印暗相生”之说。故在应吉凶上,甲申与乙酉不同,酉中辛金克乙木之灾,远比申中庚金克甲木严重。这种作用原理,在《三命通会》就有明确论述。如“六甲日乙丑时断”中就说:“甲日乙丑时,辛金为官,己土为财,丑中暗己,被明乙劫夺。”说的就是乙木克丑中己土,而没说乙木克丑土。因为丑土中还有辛金保护,故乙术克不了丑土。相也太
命学古籍中,凡言干支作用者,都指“天人作用”关系,而非干支作用关系。《三命通会·看命口诀》云“凡命,先看干神有无克制,支神有无刑冲。如甲以寅为禄,而寅上有何干?甲以辛为官,而辛得何支?干不侵支,则天乃尊:支不犯干,则地乃卑;五行不相贼,则人乃顺:四孟不相害,则马乃能驰。若干侵支犯,五行相贼,又当分别主本,有气无气,有用无用,有救无救,成格不成格,则干支错综,五行变化,造化在其中矣”。明白了干支作用原理,我们就能理解《三命通会·看命口诀》讲的是什么。如果干不克支中人元,则天干尊贵;支中人元不克天干,则支卑顺。干支天人不相克,则人顺遂。如果干克人、人犯干,“又当分别主本,有气无气,有用无用,有救无救,成格不成格”。用神不可侵,忌神尽可克;有用不可伤,无用尽可犯。用神有气,克而受损;用神无气,克而成灾。忌神有气,尽可克损;忌神无气,克之更利。用神若有救,不可侵;用神若无救,尽可弃。
天依形,地附气;天气下降,地以载之;地气上升,天以承之。天克人为顺,人克天为逆。天生人为泄气,人生天为助气。故《三命通会·看命口诀》云:“凡命,五行下生上曰助气,主一生自享其福;上生下曰盗气,主一生供人之福。上克下曰顺,主有威势而制人;下克上曰逆,主多沉滞而难发;死绝尤紧。”这个上下之生,也是通过地支人元作用的。
( 二 )天人作用关系。干支天人之间的作用关系,具体有三:
1.天人相生。有“干生人”与“人生干”两种。干生人为上生下,为逆生,逆生者为盗气,天干损气。60花甲中,干生人者有12 柱。如壬寅、癸卯、甲午、乙巳之类,天干水生支中木,天干木生支中火,为人元盗泄天干之气,多主为他人做嫁衣,为他人出力者。人生干为下生上,为顺生,顺生者增力。60花甲中,人生干者有12柱。如壬申、癸酉、甲子、乙亥之类,支中金生天干水,支中水生天干木,为天干得人气之生,为天干增力增势。天干为吉,则吉上加吉,天干为凶,则凶上加凶。
2.天人相克。有“天克人”与“人克天”两种。干克人亦叫“盖头”,为上克下,为天克人,为顺克。60花甲中,干克人者有12柱。如丙申、丁酉、庚寅、辛卯等,顺克者灾轻。人克干亦叫“截脚”,为下克上,为人克天,为逆克。60花甲中,人克干者有12柱。如甲申、乙酉、丙子、庚午等,凡截脚逆克,天干受损最为严重。如天干为吉而截脚,则吉变凶,主人沉滞而难生。如天干为凶而截脚,反而会逢凶化吉,凶不为凶。所以,吉神最怕截脚,凶神最喜截脚。
3.天人相合。亦叫“干支暗合”,即天干与坐支所藏之人元相合者。如甲午,天干甲木与午中己土相合;如丁亥,天干丁火与亥中壬水相合。这与天干相合,是一个原理,阳于合财,阴干合官。60花甲中,干支暗合者亦有12柱。凡此,多主福来不知,祸来不觉。若是日柱暗合,阳男阳女,多主得夫妻之福:阴男阴女,多主得夫妻之贵。当然要分格局喜吉而论。
四、天人生克的基本特点
天人生克,按照“独阳不生,孤阴不长”、“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原理,同性相生力弱情薄,异性相生最有力、最有情;同性相克力最大、最无情,异性相克力最轻,看似无情却有情。故天人生克有两个基本特点:
一是生克的力量有轻有重。五行相生中,同性相生者力最小,异性相生者力最大。五行相克中,同性相克破坏力最大,异性相克破坏力最轻。同性相克中,阳克阳为天气相克,是天灾,人力难为;阴克阴为万物相克,是人祸,天怒人怨。
二是生克的情谊有情无情。五行相生中,异性相生者有情,同性相生者无情。如壬生甲、癸生乙是同性生;壬生乙、癸生甲是异性生。同是水生木,异性相生是正印生,同性相生则是偏印生。正印之生为有情之生,偏印之生为无情之生。五行相克中,同性相克最残酷,最冷漠无情。如甲克戊、乙克己,其实质是相冲,故无情。异性相克是有情之克,其中,阳克阴最有情,因为阳克阴的实质是合财,如甲与己,丙与辛,庚与乙等,故准确说是阳不克阴。阴克阳,是有情之克,因为被克者为正财,克者为正官,情力大于克力。
现实中也是一样,亲娘所生与后娘所养者,亲情截然不同。一个是亲娘,一个是后娘,一个心敢情愿生护儿女,一个就不太情愿,尽管她们都是生,都是善,起的都是好作用,但生的细微差别就出来了。还有现实生活中,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现象,也是异性相生的原理。
生如是,克也一样。同性相克为七煞,异性相克是正官,七煞是凶神,克人无情,往往会致人于死地,正官是喜神,克人有情,只是善意地批评与教育。二者的特性完全相反。生活中,男人与男人、女人与女人犯了仇,那是真仇。头儿让去警告一下,他恨不得乘机弄死对方。男人与女人之间犯了仇,本应致对方于死地,有时却鬼使神差地手下留情了。
所以,干支阴阳生克中,生的差别很细微,正印生也好,偏印生也罢,都是印生,都是善心善为,主观愿望是好的。那种细微的差别,你如果不想进入道的高度,只想达到术的层面,可以忽略不计,印格八字不分偏正,道理就在这里,但是克,正与偏,官与煞的克性,就有天壤之别了。
第四节 天干生克的实质
弄明十千生克的实质之前,必须先明白十干的形质特征。天为阳,地为阴,阳主气,阴主形,五阳干就是在天流行之气,五阴干就是世间形器(形)。
甲者,阳木也,木之生气也,乙者,阴木也,木之形质也。丙者,阳火也,融和之气也;丁者,阴火也,薪传之火也。戊者,阳土也,是五行四时冲和之气也:己者,阴土也,是万物生育之土也。庚者,阳金也,秋天肃杀之气也:辛者,阴金也,人间五金之质也。壬者,阳水也,冬天收藏之气也:癸者,阴水也,川流洪泽之水也。
将十干性质配于形气说,是沈孝瞻先生的独创之见,五阳干就是流行之气,五阴干就是世间形器。所以,十干阴阳的关系,实质就是气与形的关系,十干五行的阴阳生克,实质就是气与形的生克关系,五阳干主气,五阴干主形。气为形之因,形为气之果,气无形无所依,形无气无法生气的生发凝聚为形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形的形成又离不开气的滋养。它们共同构成了天地之间形气的循环往复系统。
一、天干相生的原理
( 一 )同性相生是无情之生,阳干相生是天上流行之气互生,是春夏秋冬四季循环中,一个乖节之气对另一季节之气的生养与呵护。这是一种看似有情,实则无情的相生,是天气的反常现象,形同火上浇油。如甲木生丙火,丙火本为太阳之火,再来甲生,就加重了丙的炎热之气,此气布于人间,高温就会持续不断,大地如同烧焦一般,人也就会浮躁,焦虑,猴急毛了。丙火生戊土,戊土本就是一种干燥之气,再来丙火烧,就会加重戊土的燥烈之性,吸尽天空的水分,大地就会干旱,尘土飞扬;戊土生庚金,庚金是秋天的肃杀之气,戊土又是一种燥气,燥气加临到庚金之上,就加重了秋天的萧瑟之气,秋阳高照,天干气燥,久早不雨,所以秋老虎来了:庚金生壬水,是加重了冬天的寒冷之性,暴雪成灾:壬水生甲木,甲木是春天的和风,壬水是春天的寒气,壬生甲,就会遮挡太阳的光芒,加重春寒之气,阳气不升,种子就会久不发芽。
阴干生阴干,是大地上一种有形之质生另一种有形之质,看似有情,实则也无情,是地气的反常现象,如同雪上加霜。如乙木生丁火,乙木是树的枝枝叶叶,丁火是蜡烛之火,薪柴之火,乙木见了丁火,地气干燥,森林就会着火,破坏生态资源;丁火生己土,丁火是炉火,是地面的高温,己土是生育万物之湿土,高温加干燥,干旱少雨,土就僵了,不生养万物了:己土生辛金使金更寒,秋凉过盛,细雨纷纷,庄稼都晒不干了;辛金生癸水,则雨水更丰,暴雨成灾;癸水生乙木,则水大木漂,水多木缩。同性相生虽然带有无情之生的细微差别,但凶的程度,轻于阳生阳也。
( 二 )异性相生是有情之生。阳生阴者气依形生。故阳生阴,是最为有情的天地循环系统。如甲木生丁火,则风和日丽,温暖如春;丙火生己土,则阳光普照,万物生长;戊土生辛金,则秋高气爽,金更亮丽;庚金生癸水,则秋风送爽,金水通源;壬水生乙木,则风调雨顺,万木葱茏。乙生丙,大地上草木葱郁时,氧气就会升腾于天,使太阳之火不燥不烈,更加温暖;丁生戊,炉火纯青时,才能把戊土之气凝聚成形,烧成陶瓷,烧成有用的材料;己生庚,大地湿润,青山苍翠,湿气腾达于天,才能滋润庚金的肃杀之性,使秋天不致过燥;辛生壬,秋天寒凉时,辛金上升,才能孕育雨露;癸生甲,雨露生腾达于天,滋润天气,春天才能和风万里。这些都是地气上长升于天,孕育下一轮生机的有情之生。
二、天干相克的原理
( 一 )同性相克者为无情之克。阳克阳者主天灾。阳干克阳干,是天象上最为无情之克,多为天灾。因为阳克阳,实质是一种冲,是气场的直接相冲,破坏性自然巨大。如甲克戊,就是甲戊相冲,甲为风,戊为燥气,甲戊相遇,就会黄风大作,沙尘冲天;戊克壬,是戊壬相冲,戊为燥气,壬为云雾,戊壬相遇,就会天气干燥,久旱不雨;壬克丙,是壬丙相冲,壬是雾云,丙是太阳,壬丙相遇,雾云遮日,久阴不晴,暴雨成灾。如丙克庚,丙为太阳的光芒,温暖之气也;庚为秋天的肃杀之气,丙庚相冲,金气销熔,秋阳暴晒,眼见丰收的景象,几天晒没影儿了。庚克甲,是庚甲相冲,甲木是春风生气,庚金是肃杀之气,春木正要生发时,突遇倒春寒或春雪,桃花零落,青苗冻死,丰收无望也。这些都是一种非正常天象。
阴克阴者主人祸。如乙木冲克己土,你把树木庄稼种的太稠密,就会使土地肥力下降,不长庄稼;己土克癸水,己土是湿土,癸水是暴雨,用湿土去筑坝克水,反而会变成稀泥,发生溃坝之灾,或者湿土遇癸水会发生泥石流。癸水克丁火,不是江河泛滥,就是气温突然下降;丁火克辛金,炉火过于顽劣,就会使金销铁熔,器不成器。辛金克乙木,辛金是钢刀巨斧,乙木是有形树木,乙木遇到辛金,就是遇到伐木贼了,砍的砍,伐的伐,森林遭到破坏,乙木自然遭殃,生态自然破坏,那是怎样的光景啊!至今,大炼钢铁时的惨痛教训,还历历在目。所以,阴克阴,形克形,也无情之极也。
( 二 )异性相克为有情之克。阴克阳,阳气就会有所收敛,不致使阳气过于炽烈,从而达到阴阳平衡,循环有序。如乙克戊,乙是森林草原,戊是沙尘雾霾,绿树成荫,草原茂盛,就会吸附天空中的沙尘雾霾,改善天气质量;丁克庚,丁是人间烟火,庚是肃杀之气,霜冻万物时,大地上放烟火,就能防霜防冻,故丁克庚,就是人烟的防霜图,亦是人间的炼金图。己克壬,己是大地,壬是雨露,雨水降临时,大地就会吸收雨露,万物就会更好地生长。辛克甲,辛是“金刀铁斧”,甲是大树枯木,木头只有经过刀斧加工,才能成材。癸克丙,癸是江河湖海,丙是太阳之火,江河湖海会吸收太阳的炎热,水气蒸发上去,阳光的炽烈就会收敛,形成雨水的良性循环。
阳克阴,实质上是和合。是顺克,是制约,是收敛,是疼爱。如甲克己,实质是甲己相合,甲是春风,己是大地,春风吹满大地时,大地才能复苏,生长万物。如丙克辛,实质是丙辛相合,故人间的形质之金,不怕天上的丙火之气,金银再有阳光的暖照,反而更加光亮,丙辛合而化水,有金矿的地方,往往是水源丰富的地方,故长江黄河,发源于西北高原,而江河水气升腾,又能滋润天气,调节丙火,故曰“丙火虽烈,逢辛软怯”。如戊克癸,实质是戊癸相合,戊是僵硬之土石,癸是江河,用僵硬之土石筑坝修堤,才能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戊是沙尘,癸是溪水,水草丰美的地方,沙尘就少。如庚克乙,实质是乙庚相合,乙木遇到秋天的肃杀之气,是帮乙木收敛,让乙木休养生息来的,表面上秋天“无边落木萧萧下”,实质呢,落叶纷纷处,木的根基更加坚固了。故《子平真诠》曰“木之形质,遇金铁刀斧,而斩伐无余,而肃杀之气,只外扫落叶,而根底愈固。”壬克丁,实质是丁壬相合。壬是天上之水,丁是地上之火,地上发生火灾,森林燃烧,房屋着火,天降大雨,就能克灭火灾。
第五节 干支的特点与喜忌
干支的特点与喜忌,是整个干支作用的核心与秘诀,你若用心参悟,吃透悟透了干支的特点,明白了干支的喜忌,我们就能游刃有余地把八字干支玩于股掌之间。
一、干支的特点
( 一 )干主动,支主静.《子平真诠》曰:“天地之间,一气而己;惟有动静,遂分阴阳。如:甲乙在天,故动而不居。寅卯在地,故止而不迁。干动而不息,支静而有常。阳主聚,以进为进,故主顺;阴主散,以退为退,故主逆。阴生阳死,阳生阴死,阳以相阴,阴以含阳。动极而静,静极而动:动以相静,静以含动。”《子平真诠》这一段,揭示了干支阴阳动静的全部奥秘,是对干支动静最为生动的描述。可惜,人们仅仅是理解了动静的表象,没有理解动静的实质。动静就是阴阳。“干主动,支主静”。“干动而不居,支静而不迁”。“干动而不息,支静而有常”。可见,干的本性即是好动,支的本性即是喜静。
以上这些,都好理解。但后面关键的“阳以相阴,阴以含阳;动极而静,静极而动;动以相静,静以含动”,往往被古今命家忽略了。他们无法解释,自然滑过去了。这正是太极图中的阴阳鱼。比如,春少阳木气发展到夏老阳火气时,阳气达到极盛的状态,阳极则阴生,故出现了阴鱼,这就是“阳以相阴”、“动以相静”;老阳火变成了少阴金,少阴发展到老阴水时,阴气达到了极盛的状态,阴极则阳生,故出现了阳鱼,这就是“阴以含阳”、“静以含动”,老阴又变成了少阳。四时就这样周流不息。所以,阴阳从来没有绝对离绝过,不是由阴直接到阳,亦不是由阳直接到阴的,就正负坐标中,正一不是直接到负一的,而是经过“零”这个坐标,才实现正负转变的。“零”就是阴阳鱼,顺向阳以相阴,逆向阴以含阳。动静与阴阳在推大运、流年、命局三位一体的关系时,时时刻刻都显得非常关键重要。所有的会、合、冲、刑,穿、破,都是三位一体作用关系的动静阴阳彰显。产生作用关系后的结果,直接反映六亲的身内事和身外事的富贵吉凶。
八字中,如何区分动与静呢?这里,我给大家一语导破天机:即,四柱中有组合作用关系的为动气,无作用关系的为静气。组合作用关系,天干只有生、克、合三种。地支则有会、合、冲、刑、穿(害)、破六种。四柱没有发生这些作用关系的,以静而论干与支和本柱二性属象(自然与社会)。遵循静的特殊状态原则:天依形,地附气:气形于地,形丽于天;干寓于气,支有于形;以形察气,以气观形;形止气蓄,外气行形,内气止生来测六亲物象吉凶。四柱中,干支有合冲刑害的组合作用关系,存在的形式就会发生根本属性变化,则以动而论组合二性属象。遵循动的普遍原则: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气与气交媾,形与形作用。阳有给予之能,阴有吸纳之功。阴阳相乘,祸咎钟门;阴阳相见,福禄永贞,来测六亲物象吉凶。
( 二 )干主宰,支承载。就是《滴天髓》“天覆地载”的关系。天干是主宰者,地支是承载者,天干是发号施令者,地支是承受命令者。天干主指挥,地支主行动。天干是长官,地支是天干管辖的地盘。木为东方,甲乙如 行政长官,寅卯就是其管辖的地方;甲乙木是北京市长,寅卯木就是北京市的地盘。甲木在寅,乙木在卯,正如市长在市府,县长在县衙,各自在各自的地盘上当政施令。同样,火为南方,丙丁就如南方的省长,已午就是其管辖的地方……水为北方,壬癸是北方的省长,亥子是其管辖的地方,壬水在亥,癸水在子,各自在各自的地盘上当政施令。倘若亥水是北京市,壬水就是北京市长;子水是河北省,癸水就是河北省长。东南西北中,各有五气,各有主宰。就是地球,也只有五大洲,天干是洲长,地支是其管辖的洲土。再上归,就只有一个联合国,一个太极了。故子平说“是故甲乙如官长,寅卯如该管地方。甲禄于寅,乙禄于卯,如府官之在郡,县官之在邑,而各司一月之令也。”
( 三 )干主政,支主任。十干是在天流行之气,地支是十二个月地球运转的时间周期。天干没有时间属性,而地支有时间与周期的属性,这就是干与支最大的区别。所以,干支有主政与任期的关系。凡行政长官,不论一国之元首,还是一县之长,都有任期。在中国,古代官员的任期是四年,最多任两届八年,就得换地儿,不是提拔,就是调动。现在台湾还遵循古制,一届四年。大陆是一届五年,最多主政两届十年,就得换班子换人,这是法定的。故天干是当令者,主政者,地支是主政的时间、任期、地盘,任期到了,天干的使命也就完成了,得让位了,挪地盘。比如天干甲木与地支寅木,甲禄在寅,甲就是掌权者,主政者,寅就是甲的任期与地盘。寅运,甲木最有权,寅运过了,甲木就无权了,因为节气一过,就无能为力了。如果寅是流月,甲木能主政一月;寅是流年,甲木能主政一年;如果寅是五年大运,甲木就能主政五年。再如乙与卯的关系,乙禄在卯,卯月乙木当令,就是乙木的任期,如果卯是流年,乙木主政一年,如果卯是大运,乙木主政五年。所以,甲木主政完了,走完了寅木的时间,就得把权力交给乙木,乙木就在卯当令的时间段主政。卯过了,乙木就得把权力交给戊土,因为卯月完了是辰月,戊土当令。寅卯木为月令时,就相当于市长在其任期内。
( 四 ) 干指挥,支行动。干是指挥者,支是行动者。干无支的承受,令无所达;支无干的命令,静而不动。就如军队,干是司令,支是部队,部队只有接到司令部的命令,才能行动,上战场,搞演练。因为天干是天上之气,地支是地上之形。天气下降于地,地上之形物才能生长化育,地气升腾于天,才能承接天气而循环。如木之气行于天,再分阴阳,则木之阳为甲,木之阴为乙;木之形存于地,再分阴阳,则寅为阳,卯为阴。“木之行于天”和“木之存乎地”,一行一存,一天一地,互为依存,互为动静。“行”即运动,变化,指挥,“存”即静止,依附,待用,故天干重于运动变化,发号施令,地支重于静止承受,尊令行动。木气在天成象,而成甲乙之春风,木气在地成形,而成寅卯树木,故《子平真诠》曰“甲乙行乎天,而寅卯受之;寅卯存乎地,而甲乙施焉”。“行于天”与“存乎地”,一个在天周流不息,一个在地承纳万物。木之行于天而为阴阳者也,是谓甲乙。木之存乎地而为阴阳者也,是谓寅卯。天干运动在上,地支静待于下,一上一下,相互交感,则造化之功成矣。要理解干支的这种关系,请大家认真拜读《易经》乾坤两卦的性质与作用。干支与乾坤的关系是:干为乾,支为地。乾为天,坤为地;天主动,地主静;天主运动,地主承载。故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八字干支最终要用来解释人的命运,给人以终极关怀,故干支之道,即乾坤之道,天地之道也。我们算命的终极目的,就是通过天地之道、天地主气,来搞清一个人到底是得了天气、地气,还是人气的相助,才能搞清人的富贵贫贱的高低层次。最后,才能如大夫一样,给人生开出能解决他人生困惑和问题的命理处方,施以人文关怀,使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始终树立“自强不息”的精神,培育“厚德载物”的品格,此又改命之道也。
二、干支主气的喜忌
天干者流行不已,地支者位之所在。是故,天干根系于支,地支发用于干。干支本是一体一物,只是所处时空不一样,动静、强弱不一样,才有了阴阳、干支之别。如人之头身四肢,头躯干为干,手与腿脚为支一样,头好动,主爱思考,有了思想就好施令,四肢好静,头脑神经若不下达指令,就无所事事,懒于行动了,就如走乏了就想休息一样。
( 一 )干喜动,支喜静。干主动,支主静。干动而有为,支静以待用。故《子平真诠》曰“干主天,动而有为,支主地,静以待用。”干喜动,则天干一般容易发生生克关系,天干生克,才有作为:支喜静,则地支一般不与他支发生生克关系,除了有特殊的联系。原局喜在去病,则干之力为专;喜在得地,则支之力为美。所以干支引发的福祸也是有区别的,干引起的福祸单一,不复杂,什么喜就是什么喜,什么祸就是什么祸;而支引起的福祸,就比较复杂了,有时如连环套,事中有事,因中有因,果外有果,相互揉合,不细心分析,就会看走眼,辨不清头绪,道不明事理。
干动才有作为。天干中,只要两干能发生生、克、合关系者,不论远近,都会发生相互作用。天干之间,只有生、克、合三种作用,没有刑冲破害的作用。力量的大小看强弱,能否作用看阻隔。天干中,唯有相隔之字能克制一方、或者疏通关系,才能阻止两干之间的生克作用。
支静才能待用。支不动,则无刑冲破害之权;支动,才有刑冲破害之能。或者说地支只是先天命局中布下的一种组合密码,就如炮弹,核弹,地雷,虽然很凶,但不引动它,点燃它,就不爆炸,就不害人,但是,那种危险性永远存在,能引起地支发动的方式有四,一是透干,二是会支,三是刑冲破害,四是并动与连动,引动地支的结果,有喜有忌,就如炮弹,炸了敌人是喜,误炸了自己人,就为凶了,结果自然有福有祸。
如甲用酉官而辛透,八字原局有午火不一定伤害西金官星,因支主静,一般不作伤官看,但大运若遇寅成会局,则火因会而动,就能伤害酉官了,甲用申煞而庚透,别支逢午,不能制煞也,但若运遇寅戌会局,午火发动就能制煞了。但是,这里说的是干支相隔而言,若辛金不透,午西紧贴,午必破酉,若是午酉隔支,则要午火发动方能伤西,特支神各守范围,不动则力不显,不比干之动而力强也。同理,本有子午相冲,逢寅戌则成三合火局,午火因合先动了,就会反客为主,动而冲子,而不能理解为以合解冲。
康有为命: 戊午 乙卯 壬子 庚子 生于清咸丰八年二月初六日子时。
本命伤官制煞格,病在庚金印星合伤,制煞不力。子卯刑引起年时子午冲,等于地支全动,刑冲不宁,伤官刑刃,地支三战,天生的反叛心性。有制的七杀为名气(因为杀无根源,仅赖午生,故无权),戊午大运是七杀被制的应期,故得以扬名,己未运,戊戌 年,官杀混杂,壬水不敌,故变法失败,遭通缉。
如乾造:丁未 甲辰 己酉 戊辰
这是徐乐吾的舍侄造。甲己化土格也,戊辰时,还是逢龙而化。戊土元神透出,年上丁火助化,格局极真,以丁火印星为用神。由于原局木有余气,初运寅卯,化神还原,壬突伤用,皆非美运。然壬癸有戊土回克,卯运有酉金回冲,原局有救应,逢凶化吉,至寅运,甲木得禄,化神还原,四柱无救,一败涂地。可见行运救应之一斑。
( 二 )干喜清纯,支不忌混。天干最喜清纯,不喜混杂。纯则贵,杂则贱。纯则层次高,混则层次低。但地支是天干的根基,对混杂的敏感性不强,故一般情况下地支不忌混杂。特别是官星,天干对纯杂敏感性很高,最怕官煞混杂。实际上,官印食财都怕混,只是印食财对混杂没官这么敏感罢了。比如日元甲木,申酉金之根地,是官之家,亦煞之家也。官煞,内外有别也,对外各分门户,对内则合力同心。故甲用酉官,天干庚辛并透为官煞混杂,但地支申酉并见不以官煞混杂论。申也是辛的旺地,辛坐酉得申,就如政府官员掌握了实权,有为有位也。甲生酉月,天干两辛并见为重官,地支两酉并见则不以重看。辛坐二酉,如一府而管两郡也。透丁则伤官见官,而地支逢午不作此论。为什么透丁就作伤官见官论,而逢午不作伤官见官论呢?因为干主动、支主静,丁动而午静,且午中丁己并藏,丁生己土,伤官生财,假如午中己透用事,则是财生官星,午火反作财之根源,故逢午不以伤官论。“官煞并见,非定作混杂(详见《滴天髓征义》),而混杂亦非定以为忌。大致用印化煞,不忌混官,用财生官,则忌混煞矣。用食制煞,而原局官煞并见,则官多从煞,亦不作论也”。徐乐吾此论,倒也精彩。
一句话,官煞混杂的情况,只在天干有,地支一般没有官煞混杂的说法。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论地支之混杂。八字中如此,行运亦同。甲用酉官而透辛,行运见庚为混,见申不为混:见辛为重官,见酉不为重也。甲用酉官而透己土,见丁为伤官,见午则己土财星得禄,不以伤官论也。
又干支喜忌,更须视原局配合。譬如甲用酉官,官藏财露,见甲乙争财,见寅卯则是帮身,不是争财。甲用己财,财露则忌干见比劫,而支不忌。若原局官星透,或食伤透,则干有制化之神,亦不忌矣。甲用癸印,见戊己为财破印,而见四库不作此论。至于甲用辛官,运逢申酉,虽同为辛之旺地,但其吉凶喜忌依然有别。如局中有卯刃,逢酉则是冲刃,易有灾祸,逢申则无。读者应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方能掌握命学要旨。
(三)吉神宜藏,凶神宜露。吉指干吉,凶指支凶。天干为喜者,最宜深藏不露;地支为凶者,最宜发露天干。因为天干专一,地支复杂,专则易生易克,杂则难制难取。如财星为吉,就宜藏不宜露,一露就会遭岁运之劫财争夺。如凶神,就宜透露天干,露出来才好制服它,但若深藏于地支,如缩头乌鱼,则难以制服。再者,凶露为祸单一,凶藏为祸复杂,大有祸来不知之患。就如罪犯,露出来,公安才能侦察清,抓捕他,制服他。若罪犯逃遁,藏匿,侦察不清,就不容易抓捕制服,罪犯就是继续行恶做乱。故《滴天髓·隐显》云“吉神太露,起争夺之风;凶物深藏,成养虎之患”。不但财星,就是其它吉神,太露了也易起争夺之风。因为天干主外,气性专一,露于干头,过于招摇,就容易遇岁运的劫夺。如甲乙为财星,岁运遇庚辛,必起抢劫之心,劫夺财星。天干必须先有丙丁官煞,回克庚辛方无患无害,且有伤官制煞之吉;若无丙丁之官,而有壬癸食伤化劫亦可。故有“吉神宜藏不宜露”,暗用吉神为妙的说法。“凶物深藏,易成养虎之患”者,因为地支气杂,难以制化故也。故家贼之难防,容易养成祸患。假如以地支寅中丙火为劫财,丙火深藏不露,岁运逢申,冲申中庚金,虽能克木,终不能取其丙火。运逢亥子,仍生合寅木,反而滋生丙火之根苗。所以,凶神明透天干时容易制化。吉神深藏,终生之福;凶神深藏,始终为祸。
总之:吉神显露,通根当令有护者,露亦无害。凶神宜露,是指干有制服之神,若命无制服凶神之神,露也为害,后患无穷。同样,凶神深藏,失时休囚有制者,藏亦无妨。
如乾造;己卯 辛未 丙子 辛卯
大运;庚午 己巳 戊辰 丁卯 丙寅 乙丑
任铁樵评注《滴天髓·隐显》章命例。丙生未月,己土透干,以伤官立格,地支卯未合,应为伤官配印格。但卯未合,子未穿,子卯刑,刑坏了印星,只能用辛金财星化伤,格成伤官生财。所嫌者,未为燥土,不能生金。己土能生,又自坐卯木印地,财印互碍。月柱辛未,财露而丁暗藏,所谓“吉神显露,凶物暗藏”也。初运己巳戊辰土旺之地,财喜福辏,事事称心。运交丁卯,劫财丁火从月令中透清,土金两伤,连遭回禄三次,又本三卯刑一子,连伤七丁;丙寅运妻子皆克,出外不知所终。
如乾造: 壬午 乙巳 丁丑 丙午 任铁樵评注《滴天髓·隐显》章命例。
大运: 丙午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丁生孟夏,月柱劫旺逢袅,本以壬水官星立格,构成月劫用官,但壬水无根,绝于巳午,无立格之资,弃之不用。格不成,则无贵也,只能以局论福。故以乙木袅神立局。袅神宜财制,最喜丑中一点财星辛金,深藏匿归库,丑为湿土,能泄火气,已丑拱金,暗助财星,劫财明透,财星暗藏,不但无争夺之风,反有生生之谊。初交丙午丁未,身出寒门,书香不继。运交西方金地,化劫生财,袅神得制,财发十余万。所谓“吉神深藏,终生之福”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